"be stained with sth." 是一个常用的英语被动短语,核心含义是“被……弄脏/玷污/染色”,既可以描述物理上的污渍,也可以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名誉、品格受损害”。
1、 物理层面:被(液体/物质)弄脏、染色
指物体表面被某种物质(如咖啡、墨水、血等)留下难以去除的痕迹。
例:
The tablecloth is stained with red wine.(桌布被红酒弄脏了。)
Her white dress was stained with mud after the rain.(雨后她的白裙子沾了泥渍。)
2、 抽象层面:被(负面事物)玷污、损害
用于描述名誉、声誉、品格等被丑闻、罪恶、过错等“抹黑”,失去原本的清白或良好形象。
例:
His career was stained with allegations of corruption.(他的职业生涯因腐败指控而蒙羞。)
The family’s name has been stained with shame ever since the scandal.(自从丑闻发生后,这个家族的名声就被耻辱玷污了。)
1、 结构:被动语态(be + 过去分词stained)+ 介词with + 导致“玷污/染色”的事物(sth.)。
主语可以是具体物品(如shirt、carpet),也可以是抽象概念(如reputation、honor)。
with后面接的是“污染源”——即造成污渍或损害的具体物质或抽象事物。
2、 常见搭配:
具体污渍:stained with coffee/ink/blood/mud(被咖啡/墨水/血/泥弄脏);
抽象玷污:stained with scandal/guilt/dishonor(因丑闻/内疚/耻辱而受损)。
3、 近义词区分:
与“be marked with”(有……标记)的区别:stained强调“难以去除的污渍/污点”,而marked更侧重“刻意的标记”;
与“be soiled with”(被弄脏)的区别:soiled更口语,侧重“脏”的状态,stained更强调“留下痕迹”(可能更难清理)。
"be stained with sth." 是一个灵活的短语,核心是“被……留下(难去的)痕迹”,既可以描述物理污渍,也可以引申为名誉受损。只要抓住“污染源(with后的sth.)”和“被污染的对象(主语)”,就能准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