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out loud”是一个常用的口语化动词短语,核心含义是:自言自语地说出思考过程(并非刻意大声,而是不自觉地将内心的想法“脱口而出”)。
字面直译为“大声思考”,但实际指:
在思考问题、整理思路时,无意识或自然地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不是为了和别人交流,而是辅助自己理清思路)。
类似表达:think aloud(更正式,含义几乎一致)。
1、 语法结构:
作为不及物动词短语,后面可接“about sth”补充思考的内容,也可单独使用。
常见形式:主语 + think out loud(过去式:thought out loud;现在分词:thinking out loud)。
2、 适用语境:
解决问题、做决策时(比如解题、规划方案);
无意识地“碎碎念”(比如纠结要不要买某样东西时);
对话中临时想到什么,顺口说出来(可能意识到自己“自言自语”后道歉)。
1、 日常对话中的“自言自语”:
Sorry, I was just thinking out loud—I didn’t mean to interrupt you.
(对不起,我只是在自言自语——不是想打断你。)
(说明:说话者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把想法说出来了,赶紧解释。)
2、 思考问题时的“理清思路”:
When I write essays, I often think out loud to organize my ideas.
(写论文时,我常自言自语来整理思路。)
(说明:通过“说”来辅助“想”,让逻辑更清晰。)
3、 无意识的“碎碎念”:
She thought out loud about whether to take the train or the bus, not noticing I was there.
(她自言自语地纠结坐火车还是公交,没注意到我在旁边。)
(说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不自觉说出声。)
4、 会议/讨论中的“即时思考”:
Let me think out loud for a second—what if we change the deadline to next week?
(让我先随口说说想法——如果我们把截止日期改到下周怎么样?)
(说明:在讨论中临时整理思路,把未成熟的想法先“说出来再调整”。)
和“talk to oneself”(自言自语)的区别:
“think out loud”更强调“思考过程的外化”(为了理清思路),而“talk to oneself”更泛化(可能是无聊、焦虑时的自言自语)。
口语中更常用“think out loud”,“think aloud”更正式(比如学术场景:The researcher thought aloud as he analyzed the data.)。
总结:“think out loud”是“边想边说”“自言自语理思路”的日常表达,用在需要“通过说话辅助思考”或“无意识说出想法”的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