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短语的使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主语:通常是拥有司法/执法权力的主体(如法官、法庭、警方、政府机构等),因为"commit"在这里隐含"依据法律或权威作出决定"的意味。
语境:多用于法律或正式场景(如法庭审判、定罪后执行刑罚),突出"依法监禁"的合法性。
结构:
主动式:主语(权威方) + commit + 宾语(某人) + to prison
被动式:某人 + be committed to prison(更常见,因为"被监禁"的对象是焦点)
主动句:The judge committed the murderer to prison for life.(法官判处凶手终身监禁。)
被动句:He was committed to prison for embezzling company funds.(他因挪用公司资金被关进监狱。)
带时间/原因补充:The court committed the thief to prison for six months.(法庭将小偷监禁六个月。)
与 "send sb. to prison" 相比:
"commit sb. to prison" 更正式、法律化,强调"权威决定的交付";
"send sb. to prison" 更口语化,侧重"送进去"的动作(可用于非法律语境,如"父母送调皮孩子去工读学校",但通常也指监禁)。
总结:"commit sb. to prison" 是法律场景下的正式表达,核心是"依法将某人关进监狱",需结合权威主体和法律程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