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某件事发生频率极低、非常罕见,相当于汉语的“千载难逢”“难得一次”“很少”“偶尔”。
它是一个口语化的副词短语,用来强调动作或事件的“稀有性”,比普通的“rarely(很少)”“seldom(不常)”更生动形象。
短语中的 "blue moon"(蓝月亮)并非指“蓝色的月亮”,而是一种天文现象:
通常每个公历月只有1次满月,但偶尔会出现一个月内两次满月的情况(第二次满月就被称为“blue moon”)。
这种现象大约每2-3年才会发生一次,因此“once in a blue moon”被用来比喻“罕见的事”。
作为副词短语,它主要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位置灵活(句中、句末均可),但通常不放在句首。
1、 修饰动词:描述“做某事的频率极低”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once in a blue moon now—I’m too busy with work.
(我现在很少去看望祖父母——工作太忙了。)
She eats fast food once in a blue moon; she usually cooks at home.
(她很少吃快餐;通常都自己做饭。)
2、 修饰整个句子:强调事件的“罕见性”
Once in a blue moon, our teacher lets us watch a movie in class.
(我们老师难得一次会让我们在课上看电影。)
It rains here once in a blue moon—this desert is mostly dry.
(这里很少下雨——这片沙漠大部分时间都很干燥。)
3、 回答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说明“频率低”
A: Do you still play the piano?
B: Only once in a blue moon.
(A:你还弹钢琴吗? B:很少弹了。)
正式性:这是非正式表达,适用于日常对话、短信、博客等场景;不建议用于正式写作(如学术论文、商务邮件),可替换为“rarely”“infrequently”等正式词汇。
同义词:与“hardly ever”“seldom”“very rarely”意思相近,但更具画面感(用“蓝月亮”的罕见性类比事件)。
"once in a blue moon" 是一个生动的口语短语,核心是“罕见、极少发生”。只要记住它比喻“像蓝月亮一样少见”,就能轻松理解和使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