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 it in" 是口语化表达,字面意思是“把…擦进去”,引申为:故意反复提及别人的尴尬、失败或痛苦经历,让对方更难受(类似中文的“伤口上撒盐”“哪壶不开提哪壶”“揭人伤疤”)。
它强调“刻意重复”——明明知道对方已经难堪,还偏要“翻旧账”或“戳痛处”,加剧对方的负面情绪。
1、 基本结构:
单独使用:`Don’t rub it in!`(别再提了!/ 别戳我痛处!)
带宾语:`rub it in (to sb) that…`(向某人反复提…)
变体:`rub sb’s nose in (sth)`(更直白的“把某人的鼻子按在…上”,即强迫对方面对尴尬事)
2、 语境与搭配:
通常用于非正式场合(朋友、家人之间),针对“已经发生且对方不愿回忆”的事(如失败、失误、糗事)。
通过具体场景理解更直观:
场景1:朋友输了比赛
A: "I can’t believe I lost the game yesterday…"(我不敢相信昨天输了比赛…)
B: "Haha, you tripped over your own feet! Wait, did I already say that? Oh well, rub it in!"(哈哈,你自己绊倒了!等等,我是不是已经说过了?算了,再戳你一下!)
→ B明知A难过,还反复提“绊倒”的糗事,就是“rub it in”。
场景2:自己犯了错
"I know I forgot your birthday—don’t rub it in! I’ll make it up to you."(我知道我忘了你生日——别再提了!我会补偿你的。)
→ 对方反复提“忘生日”的事,让自己更愧疚,所以说“don’t rub it in”(别再戳痛处)。
场景3:他人炫耀优势
"She keeps rubbing it in that she got the promotion and I didn’t."(她一直反复提她升职了而我没升的事,故意气我。)
→ 用“rubbing it in”强调“刻意重复”,突出对方的“优越感”和自己的难堪。
变体用法(rub sb’s nose in sth)
"My parents always rub my nose in my bad grades whenever I ask for a new phone."(每次我要新手机,爸妈总翻我成绩差的旧账。)
→ 更直接的“强迫面对”,比“rub it in”语气稍重。
rub in:字面义“擦入(药膏、乳液等)”,是普通动词短语,无引申义。
例:`Rub in the sunscreen gently to avoid irritation.`(轻轻擦入防晒霜,避免刺激皮肤。)
rub it in:固定短语,仅用于“揭人伤疤”的引申义,其中“it”指代前文提到的“尴尬/痛苦事”。
"rub it in" 的核心是“刻意重复痛处”,用的时候要注意:
只用于口语,正式写作中避免;
针对对方已经在意的事,不是单纯“提意见”;
常见表达:`Don’t rub it in!`(别再提了!)、`stop rubbing it in`(别再戳痛处了)。
下次遇到别人反复提你的糗事,就可以说:"Hey, cut it out—don’t rub it in!"(嘿,够了,别再揭我伤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