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纠正一个拼写错误:你问的短语应为 none other than(而非“none other that”)。
它的作用是突出意外性或重要性——当你揭示的对象是听者/读者可能没想到的人或物时,用这个短语加强语气。
1、 结构:
通常放在系动词(be)或类似动词(如turn out to be)之后,直接接被强调的人/物(名词或代词)。
基本句型:主语 + be + none other than + 强调对象
2、 关键语境:
用于“揭示身份”或“打破预期”的场景——比如你说“救你的人是XX”,但XX是听者没想到的(比如熟人、名人、看似无关的人),这时用“none other than”强调“居然是他/她!”。
The stranger at the door was none other than my long-lost brother.
(门口的陌生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失散多年的哥哥。)
→ 强调“陌生人”的身份意外(居然是亲哥哥)。
The winner of the prize is none other than our classmate, Lily.
(获奖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同学莉莉。)
→ 突出“获奖者”是听者熟悉但可能没料到的人。
The person who fixed my bike was none other than the famous cyclist, Chris Froome.
(修我自行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自行车选手克里斯·弗罗姆。)
→ 强调“修自行车的人”身份的特殊性(居然是名人)。
It turned out that the thief was none other than the shopkeeper himself.
(结果发现小偷不是别人,正是店主自己。)
→ 用“turn out to be”搭配,强调结果的意外性(贼居然是店主)。
后面接代词时,要用宾格吗?
其实更常见的是接主格(因为强调的是“身份”,而非“宾语”),比如:
✅ He is none other than I(我). / ✅ It's none other than him(他).
(两种都对,口语中更常用宾格)
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