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短语是及物动词短语,通常需要带宾语(即“需要被制裁的人”),结构为:
主语通常是执法机构(警方、检察院)、政府、司法部门等有权力执行法律的主体,或强调“使正义得以实现”的一方。
例:
The police are working tirelessly to bring the serial killer to justice.
警方正不懈努力将连环杀手绳之以法。
The new policy aims to bring corrupt officials to justice more efficiently.
新政策旨在更高效地将贪官绳之以法。
当强调“被制裁的对象”时,常用被动语态,此时主语是“需要被制裁的人”。
例:
Those who committed war crimes must be brought to justice.
犯下战争罪行的人必须被绳之以法。
The victim’s family has waited years for the perpetrator to be brought to justice.
受害者家属等待凶手被绳之以法已有多年。
1、 不可拆分:短语中间不能加冠词(如不说“bring to the justice”),也不能替换介词(如不说“bring to judicature”)。
2、 语境限制:仅用于法律/正义场景,强调“通过法律程序惩罚犯罪”,不用于日常小过错(如“孩子打碎杯子”不能用这个短语)。
3、 正式性:常见于新闻报道、法律文件、官方声明等正式语境,口语中可简化为“put sb. in jail”(把某人送进监狱),但“bring to justice”更强调“正义的实现”。
hold sb. accountable (for sth.):让某人对(某事)负责(更泛化,不一定涉及法律)
bring sb. before the court:将某人告上法庭(更具体,强调“送交审判”)
prosecute sb.:起诉某人(强调“法律程序的启动”)
总结:"bring to justice" 是一个聚焦“法律制裁”的正式短语,核心是“通过法律让罪犯付出代价”,常用结构为“bring sb. to justice”或被动“sb. be brought to 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