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named after”是一个常用的英语被动短语,核心含义是“以……命名;根据……命名”,强调“被命名的对象”是依据某个“来源(人、事物、地点等)”来命名的。
表示“某事物/人被赋予的名称来源于另一个人、地方或事物”,突出“名称的起源”。
被动语态结构:主语(被命名的对象) + be动词(根据时态变化) + named after + 命名的来源(名词/代词/名词短语)
主语:通常是被命名的事物或人(如建筑物、地名、宠物、婴儿、书籍等);
“be动词”:根据时态(现在/过去/将来)和主语单复数变化(am/is/are/was/were/will be等);
“after”:介词,后接命名的依据(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地点或抽象概念)。
通过不同场景的例子理解用法:
1、 命名建筑物/地点
The hospital is named after a famous doctor.(这家医院以一位著名医生的名字命名。)
The street was named after the national hero.(这条街是以那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的。)
2、 命名人/宠物
My little sister is named after our grandmother.(我的小妹妹是以我们祖母的名字命名的。)
They named their cat after a character in a movie.(→ 主动形式:他们以电影中的角色给猫命名。)
→ 被动形式:The cat was named after a movie character.(这只猫是以电影角色命名的。)
3、 命名事物(书籍、船只等)
The novel is named after the main character.(这本小说以主角的名字命名。)
The new ship will be named after a legendary explorer.(这艘新船将以一位传奇探险家的名字命名。)
主动形式:“name + 被命名的对象 + after + 来源”(如:We named the park after the mayor. 我们以市长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公园。);
被动形式“be named after”更强调“被命名的结果”,而主动形式强调“命名的动作”;
“after”后的成分必须是名词性的(不能接句子),如不能说“The school is named after what he did”,需调整为“The school is named after his contributions”(这所学校以他的贡献命名)。
“be named after”本质是被动结构,用于说明“名称的来源”,核心逻辑是“X的名字来自Y”。只要记住“被命名的对象 + be named after + 命名来源”的结构,结合具体场景就能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