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语 "come into action" 的核心含义是“开始行动;投入使用;起作用”,强调从“未激活/未参与”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生效”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人、物、计划或系统等进入实际运作的场景。
对人:指某人从“准备/等待状态”转为“实际行动”(如开始执行任务、参与活动);
对物/系统/计划:指某物从“未启用/未实施”转为“正式使用/生效”(如设备启动、方案落地)。
该短语多以主动语态使用,主语可为人、物或抽象概念(如计划、策略),常搭配时间/条件状语说明“何时/因何启动”。
强调人从“待命/旁观”转为“参与任务”,常见于紧急情况、工作或活动场景。
When the earthquake struck, the rescue team came into action within 10 minutes.(地震发生时,救援队10分钟内就开始行动了。)
The substitute player came into action in the 70th minute and scored a goal.(替补球员在第70分钟上场,并进了一球。)
指工具、设备、规则等从“闲置/未实施”转为“正式运作”。
The new traffic lights will come into action next week to ease congestion.(新的交通信号灯下周启用,以缓解拥堵。)
The fire sprinkler system came into action as soon as the smoke was detected.(烟雾一被检测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就启动了。)
指预先制定的方案从“筹备阶段”转为“实际执行”。
The company’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will come into action if sales drop by 20%.(如果销售额下降20%,公司的应急方案将启动。)
The government’s new policy 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mes into action next year.(政府的新节能政策明年生效。)
时态搭配:
一般现在时(comes into action)可表示将来的计划(如“next week/month”);
一般过去时(came into action)表示过去已发生的启动;
将来时(will come into action)表示未来的打算。
同义词辨析:
spring into action:更强调“突然、迅速行动”(如“听到呼救后立刻冲过去”);
come into play:更侧重“发挥作用”(如“技能/经验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与“come into action”有重叠,但前者更强调“作用的体现”,后者更强调“状态的转变”。
"come into action" 是描述“从静态到动态”的实用短语,适用于行动启动、设备启用、计划实施等场景,核心是“进入实际运作状态”。通过搭配不同主语和语境,可灵活表达“开始行动”或“投入使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