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工人(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雇主)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该术语由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资本论》(Das Kapital)中系统阐述,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关键工具。具体逻辑是:
工人出卖劳动力(而非劳动本身)给资本家,获得工资(即“劳动力价值”,用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家庭的基本生活);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工资(即“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
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租金等形式无偿占有。
"surplus value" 主要用于学术、理论讨论(尤其是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常见搭配及例句如下:
extract surplus value(榨取剩余价值):
Capitalists extract surplus value from workers by paying them wages lower than the value they produce.
(资本家通过支付低于工人创造价值的工资,榨取剩余价值。)
surplus value theory(剩余价值理论):
Marx's surplus value theory is central to his critique of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核心。)
produce/generate surplus value(创造剩余价值):
It is the working class that produces surplus value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工人阶级创造了剩余价值。)
有时也会在非严格学术语境中泛指“额外价值”,但这种情况较少,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定义为主。
不要与其他类似概念混淆:
剩余产品(surplus product):实物层面的“剩余”(如工人生产的商品超过自身所需),而“surplus value”是价值层面的剥削;
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财务管理中的术语(企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无直接关联。
综上,"surplus value"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属术语,核心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关系,用法集中于学术讨论或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