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应”常见的英文表达是 "Pygmalion effect" (源自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后被心理学借用),也可以表述为 "expectancy effect" 或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ffect"(指基于预期的自我实现现象)。
1、 Pygmalion effect
这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术语,源自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经典实验(证明教师的高期望会提升学生表现)。
例句:
The Pygmalion effect highlights how positive expectations can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期望效应强调了积极预期如何能提升表现。)
2、 Expectancy effect
更通用的表达,强调“预期”对行为或结果的影响。
例句:
The expectancy effect in the workplace can boost employee motivation.
(职场中的期望效应能提升员工动力。)
3、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ffect
侧重于“预言自我实现”的机制,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如经济、社会等)。
例句:
A negativ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an hinder a student's progress.
(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会阻碍学生进步。)
学术/心理学场景:优先用 Pygmalion effect。
通用讨论:可用 expectancy effect。
强调预言机制:用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ffect。
希望这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