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语 "turn a blind eye to" 是一个常用的比喻性表达,核心含义是 “对……视而不见;故意忽视;佯装不知”。它强调明知某事存在或发生,却故意选择忽略(带有“刻意回避”的主观意图),而非“真的没看见”。
字面直译是“对……转过‘盲眼’”,引申为主动无视、故意忽略某件本应关注或处理的事(通常带有负面或不负责任的意味)。
该短语是及物动词短语,需搭配介词 to 引出“被忽视的对象”,结构为:
宾语可以是:
1、 名词/代词(人或物);
2、 动名词(表示“做某事”);
3、 从句(常用that引导)。
1、 接名词/代词
The manager turned a blind eye to the employees' frequent late arrivals.
经理对员工频繁迟到的现象视而不见。
How can you turn a blind eye to her suffering?
你怎么能对她的痛苦佯装不知?
2、 接动名词
Many people turn a blind eye to littering in public places.
很多人对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视而不见。
The school turned a blind eye to students copying homework.
学校对学生抄作业的情况故意忽略。
3、 接从句
He turned a blind eye to the fact that his friend was cheating in the exam.
他对朋友考试作弊的事实视而不见。
The government can't turn a blind eye to what's happening to the environment.
政府不能对环境现状视而不见。
主观故意性:该短语的关键是“明知故犯”——说话者强调主语清楚某事的存在,却选择忽略(区别于“无意识的遗漏”,如overlook)。
常见主语:多为人(如个人、老师、家长)或组织(如政府、公司、学校),表示“有能力/责任处理却回避”。
ignore:强调“主动忽视”,但更直接,无比喻义;
overlook:常指“不小心忽略”(非故意),或“宽容性忽略”;
turn a blind eye to:更形象,突出“刻意回避”的态度(如怕麻烦、不想负责)。
总之,"turn a blind eye to" 是描述“故意无视”的生动表达,常用于日常对话、新闻或议论文中,强调行为的主观性和不负责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