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pe”是一个名词,意思是“大草原;干草原;无树平原”,常用于描述地理环境中一种开阔、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且树木稀少的区域。在用法上,它主要作为主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出现在关于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动物栖息地等主题的表达中。
“steppe”所指的大草原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生态区域,这类地区通常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或半干旱,土壤相对贫瘠,不太适合树木生长,却为各种草本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形成了连绵成片的大片草地景观。例如,欧亚大陆中部就存在着广阔的steppe区域,像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都有大面积的干草原。
作为主语:在句子中,“steppe”可以作为陈述的对象,即主语。比如 “The steppe stretches for miles, a vast expanse of grass.”(大草原绵延数英里,是一片广阔的草地。)在这个句子中,“the steppe”是动作“stretches”(绵延)的执行者,是句子的主语,描述了大草原的范围广阔这一特征。
作为宾语:它也可以作为动作的承受者,即宾语。例如 “Many nomadic tribes live on the steppe.”(许多游牧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这里“the steppe”是动词“live on”(居住在……上)的承受对象,是句子的宾语,说明了游牧部落的居住环境。
用于描述地理特征或生态环境:在描述某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生态系统时,“steppe”经常被使用。例如,“This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teppe landscape, with short grasses and few trees.”(这个地区以干草原景观为特征,有短草和很少的树木。)此句通过“steppe landscape”清晰地描绘出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用于描述动物栖息地:由于很多动物适应了在草原上生活,所以“steppe”也会出现在描述动物栖息地的语境中。比如,“The steppe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wildlife, including pronghorns and prairie dogs.”(大草原是多种野生动物的家园,包括叉角羚和草原土拨鼠。)这里用“the steppe”说明了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