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ngualism”意思是“双语能力;双语制”,既可指个人具备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这一状态,也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国家中存在两种语言并行使用的情况。在用法上,它主要作为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描述与双语相关的现象或能力。
个人层面:“bilingualism”描述一个人能够熟练且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理解、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例如,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中使用一种语言,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使用另一种语言,随着年龄增长,能够自如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在语言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都展现出对两种语言的掌握,这种情况就可以用“bilingualism”来概括。
社会层面:它也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或国家中,两种语言被广泛使用,具有同等或不同的地位和功能。比如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在教育、政府事务、媒体等各个领域都有使用,这种两种语言并存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象就是“bilingualism”在社会层面的体现。
作为主语:在句子中,“bilingualism”可以作为主语,表示所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关于双语能力或双语制的现象。例如:
“Bilingualism has many benefits for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双语能力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很多好处。)此句中,“bilingualism”是主语,阐述双语能力这一现象对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
“Bilingualism is a common feature in some multicultural societies.”(在一些多元文化社会中,双语制是一种常见特征。)这里“bilingualism”作为主语,说明双语制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普遍性。
作为宾语:它也可以充当句子的宾语,接受谓语动词的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例如:
“Many parents hope to cultivate bilingualism in their children.”(许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bilingualism”是“cultivate”(培养)这个动作的承受者,即宾语。
“The government is promoting 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政府正在教育领域推广双语制。)“bilingualism”同样是“promoting”(推广)的宾语,表明政府推广的对象是双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