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tate”意思是“注释;批注;加注解”,通常指对文本、图表、地图等添加解释性文字,以帮助读者理解。其用法灵活,常见搭配有“annotate a book/document/map”等,在句子中可作及物动词,后面直接接被注释的对象,也可用于被动语态,且在学术、编辑、教育等领域应用广泛。
“annotate”是一个动词,核心含义是给某物(尤其是文本、图表、地图等)添加注释、批注或注解,以提供额外的解释、说明或评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始内容。例如,在一本古老的书籍中,学者可能会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段落进行注释,解释其历史背景、文化含义或语法结构等,这就是“annotate”的行为。
基本语法结构
“annotate”作为及物动词,后面直接接被注释的对象,即“annotate + 注释对象”。例如:He annotated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with detailed explanations.(他对这份历史文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
它也可以用于被动语态,结构为“be annotated + by/with...”,表示某物被某人或某方式注释。例如:The old map was annotated with notes about the locations of ancient settlements.(这张旧地图上被标注了关于古代聚居地位置的注释。)
常见搭配
“annotate a book”:给书做注释。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材上做注释,标记重点内容、解释难点等,即“The teacher annotated the textbook for the students.”
“annotate a document”:给文件做注释。在商务或法律领域,人们可能会对重要文件进行注释,以明确条款的含义或添加相关的说明,如“The lawyer annotated the contract carefully.”
“annotate a map”:给地图做注释。地图制作者可能会在地图上标注一些特殊地点、交通信息或其他有用的说明,例如“The cartographer annotated the map with the names of the nearby towns.”
使用场景
学术领域: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注释,以便记录自己的思考、引用来源或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作者可能会在参考文献部分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注释,说明其与自己研究的关联。
编辑出版: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可能会对作者的原稿进行注释,提出修改建议、指出语法错误或要求补充信息等。例如,编辑给作者发邮件说:“I have annotated your manuscript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教育领域:教师除了在教材上做注释外,还可能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注释,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老师布置作业:“Annot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write down your thoughts on the author's arguments.”(对下面的段落进行注释,并写下你对作者论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