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bishop”意思是“大主教”,是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等)中主教的高级职位,在宗教事务中拥有较高地位和权力。其用法主要是在描述相关宗教人物、宗教组织架构或宗教相关语境中作为名词使用。
“archbishop”源自希腊语“archi -”(意为“主要的、首要的”)和“episkopos”(意为“监督者、主教”),合起来就是“主要的主教”或“高级主教”,也就是大主教。在天主教、东正教等基督教派别中,大主教是比普通主教地位更高的宗教领袖,通常负责管理一个较大的教区(称为大主教区或总教区),该教区可能包含多个普通教区。大主教在宗教仪式、教义解释、教会管理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决策权和领导权。
作为名词,用于描述宗教人物
正式称谓:在正式场合或宗教文献中,直接用“Archbishop + 姓氏”来称呼大主教。例如,“Archbishop Smith”(史密斯大主教),这种称呼体现了对大主教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一般描述:在描述与大主教相关的事件、活动或组织时,使用“archbishop”作为名词来指代这一职位的人。例如,“The archbishop led the religious procession.”(大主教领导了宗教游行。)这里“archbishop”就是句子的主语,指执行“领导游行”这一动作的大主教。
在宗教组织架构描述中使用
当介绍一个教区的组织结构时,会提到“archbishop”所代表的大主教区。例如,“The Archdiocese of New York is headed by an archbishop.”(纽约大主教区由一位大主教领导。)这里说明了纽约大主教区的领导职位是大主教。
在宗教相关语境中使用
在讨论宗教教义、宗教政策或宗教历史等话题时,“archbishop”可能会被提及。例如,“During the religious council, the archbishop presented his views on the new doctrine.”(在宗教会议期间,大主教提出了他对新教义的看法。)表明大主教在宗教重要事务中有发表意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