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ght”主要有两种词性和含义:作为情态动词,表示“应该;应当;理应”,用于表达责任、义务、建议或期望;作为名词时,较为罕见且不常用,指“责任;义务”。以下重点介绍其作为情态动词的用法,包括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形式,以及与“to”搭配、与其他情态动词对比等要点。
“ought”主要有两种词性:
情态动词:最常见的用法,表示“应该;应当;理应”,用于表达责任、义务、建议或期望。
名词:较为罕见且不常用,指“责任;义务”。
1、 基本形式
“ought”作为情态动词,没有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也不与“do”等助动词连用构成疑问句或否定句。
其后直接接动词原形,构成“ought + 动词原形”的结构。
2、 肯定句
表示建议、责任或义务,意为“应该;应当”。
例如:You ought to study harder.(你应该更努力学习。)
3、 否定句
在“ought”后加“not”,构成“ought not to”或简写为“oughtn't to”,表示“不应该”。
例如:You ought not to smoke so much.(你不应该抽这么多烟。)
4、 疑问句
将“ought”提到主语前,构成“Ought + 主语 + to + 动词原形”的结构。
例如:Ought we to leave now?(我们现在应该离开吗?)
5、 与“to”的搭配
“ought”必须与“to”连用,构成“ought to”结构,后面接动词原形。
例如:I ought to call my mother.(我应该给我妈妈打个电话。)
6、 与其他情态动词的对比
与“should”:两者意思相近,都表示建议或责任,但“ought to”语气稍强,更强调道德或义务上的责任。
例如:You ought to/should help your parents.(你应该帮助你的父母。)
与“must”:“must”表示必须,语气比“ought to”更强,通常用于法律、规定或强制性的情况。
例如:You must wear a seatbelt.(你必须系安全带。)
7、 用于过去时态
“ought to”的过去式是“ought to have + 过去分词”,表示“本应该做某事(但实际上没做)”,带有遗憾或责备的语气。
例如:You ought to have told me earlier.(你本应该早点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