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ifer”是一个名词,意为“含水层”,指地下能够储存和传导地下水的多孔岩石或沉积物层。其用法主要出现在地质、水文、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业文本中,也可在科普类文章中出现,用于描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或工程应用。
“aquifer”源自拉丁语“aqua”(水)和“ferre”(携带、运送),字面意思就是“携带水的(地层)” 。在地质学和水文学中,它指的是地下含有大量水且能够让水在其中流动的岩层或沉积物层。这些岩层或沉积物通常具有多孔性,例如砂岩、砾石层等,它们为水的储存和移动提供了空间。例如,在一些干旱地区,含水层是当地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人们通过钻井等方式从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
专业学术领域
地质学和水文学研究:在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规律时,“aquifer”是高频词汇。例如,地质学家可能会描述某个地区的含水层特征,包括其厚度、渗透性、补给来源等。像在论文中可能会写道:“The study area contains a large unconfined aquifer composed mainly of sandstone, which receives recharge from precipit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研究区域包含一个主要由砂岩组成的大型无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从周边山区的降水获得补给。)
环境科学:在探讨地下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等问题时也会用到。比如,分析污染物质如何通过含水层扩散,或者如何制定措施保护含水层免受污染。例如:“Industrial waste disposal has led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nearby aquifer,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ocal water supply.”(工业废物的处置导致附近含水层受到污染,对当地供水构成严重威胁。)
科普与新闻报道
向公众普及水资源知识:在科普文章或新闻报道中,当介绍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等内容时,会使用“aquifer”。例如,一篇关于水资源短缺的科普文章可能会提到:“Over - extraction of groundwater from aquifers in many regions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water levels, causing land subsidenc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许多地区对含水层中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水位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和其他环境问题。)
工程与水资源管理领域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计划时,“aquifer”是关键概念。例如,水资源管理者可能会评估含水层的可持续开采量,以确保长期的水资源供应。如:“The water management authority is conducting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local aquifer to determine the safe yield for future water extraction.”(水资源管理部门正在对当地含水层进行详细研究,以确定未来水资源开采的安全产量。)
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在涉及地下水取水工程、地下水库建设等项目中,会用到该词。例如,在设计一个地下水取水井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含水层的特性,如渗透性、水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