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dine”是英语中表示“碘”这一化学元素的单词。其用法广泛,在化学、医学、营养学等领域都有涉及,既可以作为不可数名词指碘这种物质本身,也能用于描述含碘化合物、碘制剂等。
物质本身:在化学学科中,“iodine”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化学元素碘,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I,原子序数53。碘在常温下是紫黑色晶体,易升华,升华后形成紫色的碘蒸气。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可能会用到碘来进行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或实验演示,像碘与淀粉的反应,碘会使淀粉溶液变蓝,这是检验淀粉存在的一种常用方法。
含碘化合物:“iodine”还可以用于描述含有碘元素的化合物。比如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其化学式为KI,是一种常见的含碘化合物,在化学分析、制药等领域有应用。在化学合成中,可能会涉及到以碘或含碘化合物为原料来制备其他物质。
消毒剂:在医学上,“iodine”常被用于制作消毒剂,如碘酊(tincture of iodine),也称为碘酒。碘酒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注射部位消毒等。它通过释放碘的氧化作用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医学检查中,可能会用到含碘的造影剂。例如在X射线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中,为了更清晰地显示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结构,会向患者体内注射含碘的造影剂,这些造影剂可以吸收X射线,使相应的部位在影像上呈现出更明显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此外,在某些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也可能会使用到含碘的药物来调节甲状腺功能。
营养素:在营养学中,“iodine”指的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碘。碘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甲状腺的功能至关重要。甲状腺利用碘来合成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人体缺乏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通过摄入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来保证碘的充足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