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ulism”意思是“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由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疾病。其用法主要是在医学、食品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文本中,作为名词使用,可作主语、宾语等。
“botulism”源自拉丁语“botulus”(香肠),因为最初这种中毒现象常与食用自制香肠有关。它是一种由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神经毒素引起的罕见但严重的食物中毒。肉毒杆菌在无氧环境下(如罐头食品、腌制食品等)能够生长并产生毒素,当人体摄入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后,毒素会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词性:名词(noun)
语法角色
作主语:在描述肉毒杆菌中毒相关现象、研究等内容的句子中,“botulism”可以作为主语。例如:“Botulism is a serious and potentially life - threatening illness.”(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在这个句子中,“botulism”是句子的主语,表示所讨论的核心事物。
作宾语:在涉及预防、治疗肉毒杆菌中毒等动作的句子中,它可以作宾语。例如:“Doctors are trying to find better ways to treat botulism.”(医生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治疗肉毒杆菌中毒。)这里“botulism”是动词“treat”(治疗)的宾语。
使用场景
医学领域:在医学教材、研究论文、病例报告等专业文献中,“botulism”是常见词汇。医生在诊断、治疗患者时,以及医学研究人员在探讨肉毒杆菌中毒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都会使用该词。例如:“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typical of botulism, including double vision and difficulty swallowing.”(患者表现出肉毒杆菌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复视和吞咽困难。)
食品卫生领域:食品监管机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在讨论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会用到“botulism”。例如:“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im to prevent botulism outbreaks caused by improperly canned foods.”(食品安全法规旨在防止因罐头食品加工不当而引发的肉毒杆菌中毒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