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sphemy”是一个名词,意思是“亵渎神灵(或神圣事物)的言行;亵渎行为;不敬之语”。在用法上,它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用于描述对宗教、神灵等不尊重、冒犯的行为或言语。
“blasphemy”源自希腊语“blasphemos”,原意是“诽谤神灵”。在英语中,该词主要用来指代对宗教信仰、神灵、神圣事物等的不尊重、冒犯甚至亵渎的言行。这种行为或言语往往被视为严重违反宗教教义或社会道德规范。
作主语
“Blasphemy is a serious offense in many religious traditions.”(在许多宗教传统中,亵渎神灵是一种严重的罪行。)
在这个句子中,“blasphemy”作为主语,描述了“亵渎神灵”这一行为在宗教传统中的性质,即它是一种严重的罪行。
作宾语
“He was accused of blasphemy for his controversial remarks about religion.”(他因发表关于宗教的有争议言论而被指控犯有亵渎罪。)
这里“blasphemy”作为动词“accused of”的宾语,表明他因言论而被指控的罪名是“亵渎”。
commit blasphemy:犯亵渎罪
“Anyone who commits blasphemy will face severe punishment.”(任何犯下亵渎罪的人都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a charge of blasphemy:亵渎罪的指控
“He is facing a charge of blasphemy for his comments.”(他因言论而面临亵渎罪的指控。)
在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下,“blasphemy”的具体定义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对神灵或宗教教义的任何不敬言论都可能被视为亵渎,并可能引发法律诉讼或社会谴责。因此,在使用该词或讨论相关话题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宗教背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