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cissism”是名词,意为“自恋;自我陶醉;自负”,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过度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或行为表现。在用法上,它既可以在正式的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语境中使用,也能在日常口语表达里出现,可作主语、宾语等,相关短语和搭配也丰富了其使用场景。
“narcissism”源于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Narcissus)的故事。那喀索斯是一位美少年,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因无法得到而憔悴致死。后来,心理学就用“narcissism”来描述一种人格特质,即个体过度关注自己,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成就等方面过度欣赏,常常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具有自我中心、自负的特点。
作主语
在句子中,“narcissism”作为主语,用来阐述自恋这一概念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或表现。例如:
“Narcissism can lead to a lack of empathy for others.”(自恋会导致对他人的缺乏同理心。)此句中,“narcissism”是主语,说明了自恋这种特质会引发的一种不良后果。
作宾语
当句子需要表达某人具有自恋的特点或行为时,“narcissism”可作宾语。例如:
“His constant self - admiration reveals his deep - seated narcissism.”(他不断自我欣赏的行为暴露了他根深蒂固的自恋。)这里“narcissism”是“reveals”的宾语,表明“不断自我欣赏”这一行为体现出了“自恋”这一特质。
专业语境使用
在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narcissism”是一个常用词汇。心理学家会用它来研究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如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例如在学术论文中可能会写道:“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narcissism in adolescents.”(本研究旨在探索青少年自恋的发展根源。)
日常口语使用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用“narcissism”来调侃或评价他人过于自恋的行为。比如朋友之间可能会说:“Don't you think he's showing a bit too much narcissism with all those selfies he posts?”(你不觉得他发那么多自拍有点太自恋了吗?)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过度的自我重要感、缺乏对他人的共情能力等特点。例如:“A person with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often has an exaggerated sense of self - importance.”(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夸大的自我重要感。)
narcissistic tendencies(自恋倾向):表示一个人有自恋的特征,但程度可能尚未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例如:“He has some narcissistic tendencies, always talking about his achievements.”(他有一些自恋倾向,总是谈论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