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loquy”是一个名词,意思是“诽谤;中伤;臭名”。其用法较为正式,常用于书面语中,指公开的、恶意的言语攻击,或因这种攻击而获得的坏名声。
诽谤;中伤:“obloquy”强调通过言语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不实的指责或诋毁,这种指责往往带有公开性,目的是损害对方的声誉。例如,在政治竞选过程中,竞争对手之间可能会互相进行“obloquy”,通过发表负面言论来攻击对方,以获取选民的支持。
臭名:它也可以表示因受到大量诽谤和中伤而获得的坏名声。比如,一位曾经犯过严重错误的公众人物,在事情曝光后可能会陷入“obloquy”,成为众人指责和唾弃的对象,他的名字会与负面事件紧密相连,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形象。
作为名词直接使用:在句子中,“obloquy”通常作为主语、宾语或表语出现。
作主语:例如,“The obloquy he faced was unbearable.(他面临的诽谤令人难以忍受。)”这里“obloquy”是句子的主语,表示所经历的诽谤这一事物。
作宾语:比如,“He suffered a great deal of obloquy for his actions.(他因自己的行为遭受了大量的诽谤。)” “obloquy”作为“suffered”的宾语,说明遭受的对象是诽谤。
作表语:如“The scandal brought him obloquy.(那起丑闻使他声名狼藉。)” “obloquy”在句中作表语,描述主语“him”的状态。
常见搭配:
fall into obloquy:意思是“陷入诽谤之中;声名狼藉”。例如,“After the scandal was revealed, he quickly fell into obloquy.(丑闻被揭露后,他很快就陷入了诽谤之中,声名狼藉。)”
heap obloquy on sb.:表示“对某人进行大量诽谤;恶意中伤某人”。例如,“The media heaped obloquy on the politician for his corrupt practices.(媒体因这位政客的腐败行为而对他进行了大量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