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quefy”是动词,意为“使液化;使变成液体;液化”。其用法较为灵活,既可在主动语态中表示某物自行液化,也可在被动语态中表示某物被其他因素促使液化,还可用于“make/cause/get... + to liquefy”结构中,表达“使……液化”的意思。
“liquefy”源自拉丁语“liquere”(意为“流动”),其基本含义是“使物质从固态或气态转变为液态”,即“使液化;使变成液体;液化”。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liquefy(液化)成水。
1、 主动语态:当描述某物自行发生液化过程时,可使用主动语态。例如:
The gas will liquefy under high pressure.(气体在高压下会液化。)
这句话中,“gas”是主语,“liquefy”是谓语动词,表示气体在高压条件下自行液化。
2、 被动语态:当强调某物被其他因素(如温度、压力等)促使液化时,可使用被动语态。例如:
The ice was liquefied by the heat.(冰被热融化了。)
这句话中,“ice”是主语,但它是液化的承受者,因此使用被动语态“was liquefied”。
3、 “make/cause/get... + to liquefy”结构:当需要表达“使……液化”的意思时,可以使用这种结构。例如:
The heat made the wax liquefy.(热量使蜡熔化了。)
The scientist caused the gas to liquefy by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科学家通过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在这些句子中,“make”和“cause”是使役动词,后面接宾语和不定式短语,表达“使……做某事”的意思。
“liquefy”是及物动词,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表示“液化”这一动作本身。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明确表达液化的对象或原因,会使用其及物动词的用法。
“liquefy”的名词形式是“liquefaction”,意为“液化作用;液化过程”。例如:The liquefaction of soil can cause landslides.(土壤的液化作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