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trum”是名词,意为“发脾气;闹脾气;发怒”,通常用来描述儿童或某些情绪不稳定的人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愿望受挫时突然爆发的愤怒情绪和行为。其常见用法包括“have a tantrum”(发脾气)、“throw a tantrum”(大发脾气)等。
“tantrum”指的是一种突然的、不理智的愤怒情绪爆发,常伴有哭闹、尖叫、踢打等行为表现。这种情绪爆发通常发生在个人,尤其是儿童,在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愿望受挫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例如,一个孩子因为父母不给他买想要的玩具而在商店里大哭大闹,这就是典型的“tantrum”表现。
have a tantrum:这是“tantrum”最常用的表达之一,意思是“发脾气”。
例如:The little boy had a tantrum when he couldn't get the candy he wanted.(当那个小男孩得不到他想要的糖果时,他发脾气了。)在这个句子中,“had a tantrum”生动地描述了小男孩因为愿望未达成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和行为。
throw a tantrum:与“have a tantrum”意思相近,也表示“大发脾气;闹情绪”,更强调情绪爆发的激烈程度。
例如:She threw a tantrum in the restaurant because the food took too long to arrive.(她在餐厅里大发脾气,因为食物上得太慢了。)此句通过“threw a tantrum”突出了她在等待食物过程中情绪的激烈爆发。
其他相关表达:在一些语境中,也可以用“go into a tantrum”来表示“开始发脾气”,不过这种用法相对较少见。例如:As soon as he heard the bad news, he went into a tantrum.(他一听到这个坏消息,就开始发脾气了。)
“tantrum”一词在日常交流、文学创作、心理描述等多种场景中都有使用。在描述儿童行为时最为常见,因为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例如,家长之间可能会交流:“My child always throws a tantrum when it's time to go to bed.(我的孩子一到睡觉时间就发脾气。)”在文学作品中,为了生动刻画人物形象,也可能会用到“tantrum”来描述角色的情绪爆发。此外,在心理学领域,分析人的情绪管理和行为模式时,“tantrum”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