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unt”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使气馁;使胆怯;使畏缩”,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让另一个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或不敢去做某事的心理状态。其常见用法包括直接接宾语、用于被动语态以及搭配特定介词短语。
“daunt”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即让某人感到害怕、缺乏信心或不敢采取行动。例如,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或一个强大的对手时,人们可能会感到“daunted”(气馁的、胆怯的)。
直接接宾语:
“daunt”可以直接接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宾语,表示“使某人感到气馁或胆怯”。
例子:The difficulty of the task daunted him.(这项任务的难度使他感到气馁。)
用于被动语态:
“daunt”也可以用于被动语态,强调某人被某种情况或事物所影响,从而感到气馁或胆怯。
例子:He was daunted by the prospect of speaking in public.(他想到要在公众面前讲话就感到胆怯。)
搭配特定介词短语:
虽然“daunt”不常与介词短语搭配使用,但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与其他词汇结合形成表达特定含义的短语。不过,更常见的是通过上下文来理解“daunt”所影响的对象或情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daunt”本身不直接与介词短语搭配,但我们可以说“be daunted by something”(被某事所气馁/胆怯),这里的“by something”就是一个介词短语,用来指出使某人感到气馁或胆怯的原因。
近义词:
intimidate(恐吓、威胁)
discourage(使气馁、劝阻)
deter(阻止、威慑)
反义词:
encourage(鼓励、激励)
embolden(使勇敢、使有胆量)
“daunt”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时,可能会说:“Despite the challenges, he was not daunted and continued to pursue his goals.”(尽管面临挑战,但他并未气馁,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能会用“daunt”来描绘角色在面对危险或未知时的恐惧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