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ism”指的是加尔文主义,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神学和宗教体系,由 16 世纪法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创立并发展。该主义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预定论、基督的完全救赎等核心教义,在宗教、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用法主要体现在宗教理论阐述、历史研究以及相关学术讨论中。
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得名于法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在 16 世纪对罗马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体制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神学观点,这些观点逐渐形成了加尔文主义的神学体系。加尔文主义强调《圣经》的绝对权威,认为《圣经》是信仰和实践的唯一准则。
上帝的绝对主权:加尔文主义认为上帝在宇宙中拥有绝对的主权,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并统治着世界。上帝的旨意是不可改变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上帝的预定计划。例如,在人类的救赎问题上,加尔文主义认为上帝早在创世之前就已经预定了哪些人将得到拯救,哪些人将被定罪,这与人的自由意志无关,完全取决于上帝的旨意。
预定论(Predestination):这是加尔文主义最具争议的教义之一。预定论认为,上帝在创世之前就已经根据他自己的旨意,预先选定了某些人得救(称为“选民”),而另一些人则注定要灭亡(称为“弃民”)。这种预定是基于上帝的主权和恩典,而不是基于人的行为或功德。得救的人之所以得救,是因为上帝的恩典;灭亡的人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上帝的恩典。
基督的完全救赎(Limited Atonement):加尔文主义认为,基督的救赎工作是特别为选民而完成的,他的死只足以拯救那些被上帝预定得救的人。这与阿米念主义(Arminianism)认为基督的救赎对所有人都有效,只是人需要自由选择接受的观点不同。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一旦上帝选定某人为选民,他就会赐予这人不可抗拒的恩典,使他必然相信并得救。这种恩典是上帝主动施予的,人无法拒绝。例如,一个被上帝选定的人,无论他之前多么堕落和抗拒上帝,最终都会在上帝的恩典下悔改并相信基督。
圣徒的坚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加尔文主义认为,真正得救的人会一直保持信仰,不会最终失去救恩。这是因为上帝会保守他们,使他们坚持到底。一旦一个人成为选民,他就会在上帝的恩典中不断成长,最终进入天堂。
宗教领域:加尔文主义在宗教改革后迅速传播,对许多新教教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长老会、改革宗等。这些教派以加尔文主义的神学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在宗教讨论和神学研究中,“Calvinism”经常被用来指代加尔文主义的神学观点和教义体系。例如,神学家们会研究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与其他神学观点的异同,探讨其在当代宗教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领域:加尔文主义在历史上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 17 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中,加尔文主义的思想成为清教徒们反对国王专制和教会腐败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荷兰,加尔文主义推动了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加尔文主义强调勤奋工作、节俭和道德责任,这些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经济精神相契合。在历史研究中,“Calvinism”常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潮流与加尔文主义的关系。
文化领域:加尔文主义的文化影响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哲学等多个方面。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加尔文主义的主题和价值观,如对上帝主权的敬畏、对人类罪恶的认识以及对救赎的渴望。在哲学领域,加尔文主义的思想也对一些哲学家的思考产生了影响,例如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就蕴含着一些与加尔文主义相关的观念。在文化研究和讨论中,“Calvinism”可用于探讨加尔文主义如何塑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