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ah”意思是“贱民;被社会遗弃者;受排斥的人”,是一个名词。其用法较为简单,主要在句中作主语、宾语等,用来指代那些被社会排斥、不受欢迎的人或群体。
贱民:在印度社会历史语境中,“pariah”最初指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最低等级、被社会严重歧视和排斥的人群,他们从事着最卑微的工作,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和权利,在生活、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被社会遗弃者;受排斥的人: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扩大,现在“pariah”这个词不再局限于印度种姓制度下的特定人群,而是可以泛指任何在某个社会、群体或环境中被孤立、排斥、不受欢迎的人。这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身份、信仰、观点等原因而遭到他人的冷落和歧视。
作主语:
例如:The pariah in the village was always avoided by others.(村里的那个贱民总是被其他人避开。)在这个句子中,“pariah”作为主语,描述了村子里一个被社会排斥的人。
再如:The pariah of the office was the one who never joined in the after - work socializing.(办公室里那个不受欢迎的人是从不参加下班后社交活动的那个。)这里“pariah”也是主语,指出了办公室里一个被大家孤立的人。
作宾语:
例如:The group considered him a pariah after his scandalous behavior.(在他做出有伤风化的行为后,这个群体把他当成了贱民。)“pariah”在这里作“considered”的宾语,表明他被群体视为被排斥的对象。
又如:She felt like a pariah in the new school because of her different accent.(因为口音不同,她在新学校里感觉自己像个被排斥的人。)“pariah”作为“felt like”的宾语,描述了她在新学校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