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politanism”意为“世界主义;四海一家主义;国际主义”,它描述的是一种超越国界、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理念或状态。在用法上,它既可以作为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也可以用于描述人、文化、社会等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对象。
“cosmopolitanism”源自希腊语“kosmos”(世界)和“polites”(公民),字面意思为“世界公民”。它强调一种超越特定国家或地域界限,以全球为视角,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生活方式的态度和理念。这种理念倡导人们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地方主义,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追求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1、 作为名词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cosmopolitanism”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例如:
“Cosmopolitanism is a valuable ideal 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在我们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世界主义是一种宝贵的理念。)这里,“cosmopolitanism”作为主语,阐述了世界主义在当前世界中的价值。
“Some people embrace cosmopolitanism as a way of life.”(有些人将世界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接受。)在这个句子中,“cosmopolitanism”作为宾语,说明了人们接受的对象。
描述对象:可以用来描述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人、文化、社会等。
描述人:比如“He is a true cosmopolitan, having lived and worked in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他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主义者,曾在许多不同的国家生活和工作过。)这里用“cosmopolitan”来形容人,突出其具有世界主义者的特质,即有广泛的国际经历和开放的心态。
描述文化:“The city's cosmopolitanism is reflected in its diverse cuisine and arts.”(这座城市的世界主义体现在其多样化的美食和艺术上。)用“cosmopolitanism”描述城市的文化特征,表明该城市具有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描述社会:“In a cosmopolitanism - oriented society,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can coexist harmoniously.”(在一个以世界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中,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和谐共处。)这里“cosmopolitanism - oriented”修饰“society”,说明这个社会具有世界主义的导向和特点。
2、 与其他词汇搭配
“cultural cosmopolitanism”(文化世界主义):强调在文化领域超越本土界限,接纳和融合多元文化。例如:“The festival promotes cultural cosmopolitanism by showcasing art forms from around the world.”(这个节日通过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促进了文化世界主义。)
“intellectual cosmopolitanism”(知识界世界主义):指知识分子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问题,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比如:“Many scholars advocate for intellectual cosmopolitanism to address global challenges.”(许多学者倡导知识界世界主义,以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