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ot”是一个名词,意为“顽固的偏见者;盲从者;心胸狭隘的人”,常用来形容那些对特定观点、信仰、群体等持有极端、不宽容且固执己见态度的人。在用法上,它主要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等,也可用于一些固定表达或习语中,多带有贬义色彩。
“bigot”一词源于法语“bigot”,原本指中世纪时法国天主教徒对新教徒的贬称,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对任何事物持有强烈、不合理的偏见,并且拒绝接受不同观点或改变自己看法的人。这种偏见可能基于宗教、种族、性别、政治立场、性取向等多种因素。例如,一个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持有极度排斥和贬低态度,且无论别人如何解释或展示宗教的多样性,都坚持自己错误观点的人,就可以被称为“bigot”。
1、 作主语
在句子中,“bigot”可以直接作为主语,表示一个具有顽固偏见的人。例如:
The bigot refused to listen to any arguments that contradicted his own beliefs.(这个顽固的偏见者拒绝听取任何与他自己信仰相悖的论点。)
A bigot always thinks that his way is the only right way.(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2、 作宾语
“bigot”也可以作为动词的宾语,描述被指认为有顽固偏见的人。例如:
We should not tolerate bigots in our society.(我们不应该在社会中容忍顽固的偏见者。)
The meeting was disrupted by a bigot who started shouting offensive remarks.(会议被一个开始大喊冒犯性言论的顽固偏见者打断了。)
3、 用于固定表达或习语
虽然“bigot”本身没有特别常见的固定表达或习语,但在一些语境中,可以与其他词汇搭配使用,以更生动地表达某种含义。例如,“a religious bigot”表示“宗教顽固分子”,强调这个人在宗教方面持有极端偏见。再如,“a political bigot”指“政治顽固派”,说明此人在政治观点上非常固执、不宽容。
使用“bigot”这个词时要注意其强烈的贬义色彩,它通常用于批评和指责那些持有极端、不合理偏见的人。在交流中,如果随意使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人,可能会引发冲突或冒犯对方,因此要谨慎使用,确保是在描述确实存在极端偏见行为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