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antry”是名词,意为“学究气;迂腐;卖弄学问”,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描述过分注重形式、规则或细节,而忽视实际意义或重要性的行为或态度。其用法多样,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等,常与一些表示负面评价的动词或形容词搭配使用。
“pedantry”一词源自“pedant”,原指那些过分拘泥于书本知识、形式规则,缺乏实际见解和灵活性的学者或教师。后来,“pedantry”逐渐演变为描述一种行为或态度,即过分注重细节、规则或形式,而忽视了实际的意义、效果或重要性。这种行为或态度往往显得刻板、迂腐,甚至可能阻碍创新和进步。
1、 作主语:
例如:“Pedantry can be a barrier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学究气可能成为有效沟通的障碍。)
这里,“pedantry”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一种行为或态度。
2、 作宾语:
例如:“He was criticized for his pedantry in academic discussions.”(他在学术讨论中的学究气受到了批评。)
这里,“pedantry”作为动词“criticized”的宾语,表示被批评的对象。
3、 搭配使用:
“pedantry”常与一些表示负面评价的动词或形容词搭配使用,如“be criticized for”(因……而受批评)、“show excessive”(表现出过分的……)、“fall into”(陷入……)等。
例如:“She often falls into pedantry when discussing literature.”(她在讨论文学时常常陷入学究气。)
4、 语境中的运用:
在学术、教育或专业领域,“pedantry”可能指过分注重细节、规则或传统,而忽视了创新或实际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pedantry”可能指对小事过分挑剔、固执己见,显得不够宽容或灵活。
“The professor's pedantry in grading papers made the students feel frustrated.”(教授在批改论文时的学究气让学生感到沮丧。)
“Avoid pedantry in your writing; focus on clarity and simplicity.”(写作时要避免学究气,注重清晰和简洁。)
“His constant pedantry about grammar made the conversation tedious.”(他不断对语法吹毛求疵,让谈话变得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