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wtow”主要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名词含义为“叩头;卑躬屈膝的行为”,动词含义为“叩头;卑躬屈膝;过分顺从”。其用法包括在名词句中作主语、宾语等,在动词句中作谓语,可根据语境灵活使用,使用时需注意其略带贬义的色彩。
名词:指“叩头;卑躬屈膝的行为”。例如在一些描述古代礼仪或历史故事的文本中,可能会提到“kowtow”这种行为,它代表着一种比较正式、带有传统仪式感的跪拜动作,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也象征着一种极度恭敬甚至卑微的态度。
动词:意为“叩头;卑躬屈膝;过分顺从”。既可以描述实际的叩头动作,也可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态度、行为上过于顺从、迎合他人,失去自我尊严和立场。
名词用法
作主语:例如“The kowtow was a traditional way of showing respect in ancient China.(叩头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表示尊敬的传统方式。)”这里“kowtow”作为句子的主语,说明了叩头这一行为在古代中国的意义。
作宾语:如“He refused to perform the kowtow.(他拒绝行叩头礼。)” “kowtow”在这里充当“perform”的宾语,表明拒绝执行的具体行为。
动词用法
作谓语:当表示实际的叩头动作时,如“The foreign envoy kowtowed to the emperor.(外国使节向皇帝叩头。)” “kowtowed”是句子的谓语,描述了使节的具体动作。
作谓语表示引申义:在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过于顺从时,如“She always kowtows to her boss.(她总是对老板卑躬屈膝。)” “kowtows”体现了她在与老板相处时过分顺从、没有自己主见的态度。
“kowtow”在描述叩头这一具体动作时,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与古代礼仪、传统习俗相关的场景。而在表示“卑躬屈膝;过分顺从”的引申义时,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行为缺乏独立性和尊严,在正式或严肃的语境中使用时需要谨慎,避免给人不恰当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