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lectric"(介电质/电介质)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术语,指在电场中极化但不导电的物质。其核心功能是存储电能、隔离导体并控制电场分布,常见于电容器、绝缘材料和电子设备中。用法包括名词(指物质)和形容词(描述与电介质相关的特性)。
名词:指在电场作用下能被极化但不导电的物质(如空气、陶瓷、塑料等)。
形容词:描述与电介质相关的特性(如“dielectric constant”介电常数)。
名词用法:
科学文献中描述材料特性,例如:
"The dielectric used in this capacitor has a high breakdown voltage."
(此电容器中使用的电介质具有高击穿电压。)
工程领域中表示绝缘材料,例如:
"The dielectric between the wires prevents short circuits."
(电线间的电介质可防止短路。)
形容词用法:
描述电介质相关参数,例如: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is material affects its capacitance."
(此材料的介电常数影响其电容。)
电能存储:电介质通过极化存储电荷,是电容器的基础。
电场控制:调整电场分布,例如在变压器中隔离线圈。
绝缘保护:防止电流泄漏,保障电路安全。
电容器:如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通过电介质实现能量存储。
绝缘材料:电缆、电路板中的塑料或橡胶层,防止漏电。
电子设备:高频电路中的低损耗电介质(如聚四氟乙烯)减少信号衰减。
电力传输: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确保安全传输。
介电常数(ε):衡量电介质极化能力的参数,影响电容值。
击穿电压:电介质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超过后可能失效。
损耗因子:描述电介质在电场中能量损耗的参数,高频应用中尤为重要。
固体电介质:陶瓷(高介电常数)、聚合物(如聚乙烯,用于电缆绝缘)。
液体电介质:变压器油(绝缘和冷却双重作用)。
气体电介质:空气(低压应用)、六氟化硫(SF₆,高压设备)。
导体:允许电流自由流动(如铜)。
绝缘体:完全阻止电流(如橡胶)。
电介质:介于两者之间,极化但不导电,用于能量存储和电场控制。
电容器:通过两极板间的电介质(如陶瓷)存储电荷。
绝缘子:高压输电线路中的陶瓷或玻璃部件,防止电流泄漏。
微电子:半导体器件中的氧化层作为电介质,控制电流流动。
"dielectric"的核心在于其极化特性与绝缘功能的结合,使其在电子、电力和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理解其定义、用法和参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设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