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epidity”是一个名词,意为“无畏;勇敢;大无畏精神”。它主要用于描述人或行为所展现出的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特质,在书面语尤其是正式文学、历史叙述、演讲等场景中较为常见,常与表示勇气、冒险等相关的词汇搭配使用。
“intrepidity”源自拉丁语“intrepidus”,由“in -”(表示否定)和“trepidus”(意为“惊恐的;不安的”)组成,整体意思就是“不惊恐的”,即“无畏;勇敢;大无畏精神”。它强调的是一种面对危险、困难或挑战时,毫不退缩、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例如,在描述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毫不顾忌个人安危的士兵时,就可以用“intrepidity”来形容他们的勇敢。
语法功能:作为名词,“intrepidity”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等。
作主语:Intrepidity is a quality highly valued in soldiers.(无畏是士兵们高度珍视的一种品质。)在这个句子中,“intrepidity”作为主语,表达了“无畏”这一概念在句子中的核心地位。
作宾语:We admire his intrepidity in the face of danger.(我们钦佩他在危险面前的无畏精神。)这里“intrepidity”作动词“admire”的宾语,说明了“admire”的对象。
使用场景:
正式文学:在描写英雄人物、冒险故事等文学作品里,“intrepidity”经常被用来突出角色的勇敢品质。比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作者可能会这样描述:“The knight's intrepidity on the battlefield was legendary, inspiring his fellow soldiers to fight with equal courage.”(这位骑士在战场上的无畏精神闻名遐迩,激励着他的战友们同样勇敢地战斗。)
历史叙述:在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时,“intrepidity”有助于准确传达那些勇敢者的行为和精神。例如:“The explorers' intrepidity in crossing the uncharted territory led to significant discoveries.”(探险家们在穿越未知地域时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带来了重大的发现。)
演讲:在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演讲中,“intrepidity”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一位领导人在演讲中可能会说:“We need the intrepidity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and create a better future.”(我们需要无畏的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搭配:
与表示勇气的词汇搭配:如“display intrepidity”(展现无畏精神)、“show intrepidity”(显示勇敢)。
与表示冒险、挑战的词汇搭配:例如“intrepidit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在逆境中的无畏)、“intrepidity in taking risks”(冒险时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