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pprehension”是名词,意思是“误解;误会;错误理解”,常用于描述对某事、某人或某种情况存在不正确或不全面的认识。其用法较为灵活,可在句中作主语、宾语等成分,常与介词搭配使用,也可出现在一些固定表达中。
“misapprehension”源自“mis -”(表示“错误、不正确”)和“apprehension”(意为“理解、领会”),整体意思就是错误的理解,即对事物原本的含义、意图、情况等产生了不准确的认识。例如,当两个人因为沟通不畅而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方理解错了,就可以说存在“misapprehension”。
1、 作主语
当要强调某个误解本身时,“misapprehension”可以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The misapprehension about the project's goal led to a series of wrong decisions.”(关于项目目标的误解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这里“misapprehension”作为句子主语,阐述了误解这一行为所引发的后果。
2、 作宾语
在很多句子结构中,“misapprehension”常作及物动词的宾语。例如:
“I don't want to create any misapprehension among the team members.”(我不想在团队成员之间造成任何误解。)此句中“create”是及物动词,“misapprehension”是其宾语,表达了不想产生的行为对象。
3、 与介词搭配
under the misapprehension that...:这是一个常见的固定搭配,意思是“误以为……;错误地认为……”。例如:
“She went to the party under the misapprehension that it was a formal event.”(她误以为这是一个正式活动,所以去参加了派对。)这里“under the misapprehension that...”清晰地说明了她是基于一种错误的理解去参加派对的。
due to/as a result of misapprehension:表示“由于误解;因为误解”。例如: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as due to misapprehension about each other's intentions.”(两国之间的冲突是由于对彼此意图的误解。)“due to misapprehension”说明了冲突产生的原因。
4、 用于固定表达
clear up misapprehension:意思是“消除误解;澄清误会”。例如:
“The teacher tried to clear up the misapprehensions the students had about the new concept.”(老师试图消除学生们对新概念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