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rsive”意思是“离题的;漫谈的;散漫的”,在句中常作定语,用于描述言论、写作风格等,强调其偏离主题、不集中且缺乏连贯性的特点。
“discursive”源自拉丁语“discursus”,意为“running about”(四处跑动),后引申为在思维或表达上“四处游走”,不专注于核心主题。在英语中,它主要描述一种偏离主题、缺乏连贯性的言论或写作风格,具体表现为:
离题:内容偏离核心主题,东拉西扯。
漫谈:表达随意,缺乏结构或逻辑。
散漫:论述不集中,观点分散。
“discursive”通常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如speech、essay、style等),用于描述言论、写作或思维方式的特征。
例句:His discursive speech left the audience confused, as he kept jumping from one topic to another.(他离题的演讲让听众感到困惑,因为他不断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
The essay had a discursive structure, 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llow the main argument.(这篇文章的论述结构散漫,导致难以把握主要论点。)
She tends to be discursive in meetings, often drifting off-topic.(她在会议中容易离题,经常偏离主题。)
与“coherent”(连贯的)对比:
“coherent”强调逻辑清晰、主题集中,而“discursive”则相反。
A coherent essay has a clear thesis and supporting arguments, whereas a discursive one may lack focus.(一篇连贯的文章有明确的论点和支撑论据,而一篇散漫的文章可能缺乏重点。)
使用场景:
学术写作:若文章结构松散,可用“discursive”批评。
日常交流:形容某人说话偏离主题。
文学分析:描述作品的风格或叙事方式。
discursive style(散漫的风格)
discursive essay(离题的论文)
discursive thought(散漫的思维)
避免误用:不要将“discursive”与“discourse”(话语、论述)混淆。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
语境依赖:在特定文化或学科中,“discursive”可能有不同含义。例如,在哲学中,它可能指“通过话语或论证来探讨问题”,但这一用法较为专业,非日常表达。
“discursive”主要用于描述言论或写作的离题、散漫特征,强调内容偏离主题、缺乏连贯性。在学术、日常或文学语境中,它通常带有负面评价色彩,暗示表达或思维的不集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与类似词汇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