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dumping”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反倾销的”,用于描述与防止或应对倾销行为相关的政策、措施、法律或行动等。其常见用法包括在名词前作定语,以及在“antidumping duty”(反倾销税)等固定短语中使用。
“antidumping”由前缀“anti-”(表示“反对、对抗”)和词根“dumping”(倾销,指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商品)组成,整体意思为“反倾销的”。它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与防止或应对倾销行为相关的各种事物。
作定语:
“antidumping”最常见的用法是在名词前作定语,修饰与反倾销相关的政策、措施、法律、行动等。例如,“antidumping measures”(反倾销措施),指的是政府为了防止外国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本国市场销售,从而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实施价格承诺等。
再如,“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反倾销调查),是贸易主管部门对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以及倾销幅度、对本国相关产业是否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等情况进行的调查。
在固定短语中使用:
“antidumping duty”(反倾销税)是一个常见的固定短语。当进口产品被认定存在倾销行为,并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威胁时,进口国政府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提高其在本国市场的价格,减少对本国产业的冲击。例如,“The country imposed an antidumping duty on imported steel to protect its domestic steel industry.”(该国对进口钢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其国内钢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