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tiary”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形容词,意为“第三的;第三级的;三级的; terti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 ;作为名词,指“第三纪(地质年代)” 。其用法主要是修饰名词或作为名词单独使用,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与“第三”相关的含义。
基本含义
“tertiary”作形容词时,基本含义是“第三的;第三级的;三级的”,常用于表示在顺序、等级或层次上处于第三位。例如在描述一系列事物时,指出其中某一个处于第三的位置。
在学术领域
在教育领域,“tertiary education”是一个常用短语,意思是“高等教育”,它涵盖了大学、学院等提供的教育,是相对于初级教育(primary education)和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而言的更高阶段教育。例如:Many students dream of pursuing tertiary education in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许多学生梦想在知名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在科学领域
在化学中,“tertiary amine”(叔胺)是指氮原子上连接着三个烃基的胺类化合物,“tertiary”在这里表示胺分子中氮原子的连接情况,是第三种类型的胺(根据氮原子上连接的烃基数目不同,胺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在地质学中,“tertiary rocks”(第三纪岩石)指形成于第三纪这一地质时期的岩石,“tertiary”用于界定岩石形成的时间阶段,是地质年代划分中的一个特定时期。
基本含义
“tertiary”作名词时,指“第三纪(地质年代)”,这是地质年代划分中的一个时期,位于白垩纪之后、第四纪之前。例如:The fossils from the Tertiar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ncient life.(第三纪的化石为研究古代生命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不过,在现代地质学文献中,“Tertiary”这一术语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倾向于使用更细致的划分,如古近纪(Paleogene)和新近纪(Neogene)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