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ossessed”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被剥夺财产的;无家可归的;失去所有权的”,常用来描述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房产、土地等重要资产的人。在用法上,它多作定语修饰名词,也可在句中作表语,使用场景较为正式,常见于新闻报道、学术研究或社会评论等。
被剥夺财产的:指原本拥有财产(如房产、土地等),但后来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这些财产。例如,在一些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时期,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债务、法律纠纷等原因而失去自己的房子,这些人就可以被称为“dispossessed”。
无家可归的:由于失去了住所,导致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只能在街头、临时避难所等地生活。比如在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后,许多受灾群众失去了家园,成为“dispossessed”群体的一部分。
失去所有权的:强调对某物所有权的丧失,不仅限于房产,还包括其他有价值的资产。例如,一个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其所有者失去了对企业的所有权,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该所有者变得“dispossessed”。
作定语:用来修饰名词,说明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例如:
The dispossessed farmers gathered in the square to protest against the unfair land policies.(被剥夺土地的农民们聚集在广场上抗议不公平的土地政策。)
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provide housing for the dispossessed homeless.(政府正努力为无家可归的被剥夺者提供住房。)
作表语:在句子中说明主语的状态或特征。例如:
After the war, many people became dispossessed.(战争结束后,许多人变得无家可归。)
He felt dispossessed when he lost his family business.(当他失去家族企业时,他感到自己被剥夺了一切。)
“dispossessed”一词较为正式,通常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新闻报道:记者在报道社会问题、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等情况时,可能会使用“dispossessed”来描述那些受到影响的民众。例如,在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很多人失去房产时,会提到“the dispossessed homeowners”(被剥夺房产的业主)。
学术研究:在社会学、经济学或政治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可能会使用该词来分析社会阶层的变化、财产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征收的问题时,会提到“the dispossessed peasants”(被剥夺土地的农民)。
社会评论:作家、评论家或社会活动家在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时,也可能会使用“dispossessed”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例如,一篇关于贫富差距扩大的评论文章中可能会写道:“The dispossessed are increasingly marginalized in today's society.”(在当今社会,被剥夺者越来越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