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erogatory”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超出职责或义务范围的;尽本分以外的;可做可不做的”。在用法上,它通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行动或任务,强调这些行为并非必须履行,但做了会体现出额外的善意、慷慨或奉献精神,多在学术、宗教、道德探讨等较为正式的语境中使用。
“supererogatory”源于拉丁语“supererogare”,由“super -”(表示“超过”)和“erogare”(意为“支付、付出”)组成,字面意思就是“超出(正常)付出”。在英语中,该词主要用来描述那些超越了常规义务、责任或期望的行为。例如,一个人本只需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但他却额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同事解决难题,这种行为就可以被形容为“supererogatory”。它所描述的行为并非是法律或道德上强制要求的,做了会得到赞扬,不做也不会受到指责。
在学术语境中:常用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讨论里。比如在探讨道德行为时,学者们可能会区分“obligatory”(义务性的)行为和“supererogatory”行为。义务性行为是人们必须去做的,而“supererogatory”行为则是超出义务范围,做了能提升道德境界的行为。例如:“In ethical theory, some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donating a large portion of one's wealth to charity is a supererogatory act rather than an obligatory one.(在伦理学理论中,一些哲学家认为将大量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是一种尽本分以外的行为,而非义务性行为。)”
在宗教语境中:一些宗教教义会规定信徒必须遵守的基本教义和行为准则,而除此之外,信徒还可以选择做一些额外的、有助于宗教修行或服务他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就可以用“supererogatory”来形容。例如:“The pilgrimage to a distant holy site is considered a supererogatory act for many believers.(前往遥远的圣地朝圣,对许多信徒来说是一种尽本分以外的行为。)”
在日常语境中(较为正式场合):虽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在一些正式的讨论或表达中,也会用到这个词来强调行为的额外性和自愿性。比如:“His decision to mentor the young employees for free was a supererogatory gesture that earned him great respect.(他免费指导年轻员工的决定是一种尽本分以外的举动,这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