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n”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把……比作;认为……相似” ,常用于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其用法较为简单,基本结构为“liken sb/sth to sb/sth”,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中都有使用。
“liken”的核心含义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指出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比如,把一个人比作动物、物体或者其他抽象概念等,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该人的特点或状态。
主动语态:结构为“liken sb/sth to sb/sth” ,其中第一个“sb/sth”是被比较的对象,第二个“sb/sth”是用来作比较的对象。
例句1:The poet likened the girl to a rose.(这位诗人把女孩比作一朵玫瑰。)
在这个句子中,“the girl”是被比较的对象,“a rose”是作比较的对象,诗人通过这种类比,生动地描绘出女孩的美丽与娇艳。
例句2:He likens his life journey to a long - distance race.(他把自己的人生旅程比作一场长跑。)
这里“his life journey”是被比较对象,“a long - distance race”是作比较对象,形象地说明了人生旅程漫长且需要持续努力的特点。
被动语态:结构为“be likened to sb/sth” ,表示“被比作……”。
例句1:The new - born baby is often likened to an angel.(新生儿常常被比作天使。)
此句中,“The new - born baby”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被类比的对象,“an angel”是类比所依据的对象,突出新生儿可爱、纯真的特点。
例句2:This city is sometimes likened to a huge living organism.(这座城市有时被比作一个巨大的活体有机组织。)
这里“This city”是被比较的对象,“a huge living organism”是作比较的对象,形象地描述了城市各部分相互关联、运转有序的状态。
“liken”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汇,在文学、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使用“liken”时,要确保类比的对象之间确实存在合理的相似性,否则类比可能会显得牵强,影响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