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olvent”是一个英语形容词,主要意思是“无偿还能力的;破产的;资不抵债的”。它用于描述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无法偿还其债务的情况。在用法上,“insolvent”既可以作为表语,说明主语的状态,也可以作为定语,修饰名词。
无偿还能力的: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资产来偿还其债务时,就可以说他们是“insolvent”。
破产的:在商业语境中,“insolvent”常与“bankrupt”(破产的)互换使用,表示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进入破产程序。
资不抵债的:指的是负债总额超过了资产总额,即净资产为负值。
作为表语:
句子结构:“主语 + be动词 + insolvent”。
示例:The company is insolvent.(这家公司资不抵债。)
解释:这里“insolvent”作为表语,描述了公司的状态。
作为定语:
句子结构:“insolvent + 名词”。
示例:An insolvent debtor cannot pay his debts.(一个资不抵债的债务人无法偿还他的债务。)
解释:这里“insolvent”作为定语,修饰了名词“debtor”(债务人)。
insolvency proceedings:破产程序
示例:The company has entered into insolvency proceedings.(该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
declare oneself insolvent:宣布自己破产
示例:He had to declare himself insolvent after his business failed.(他的生意失败后,不得不宣布自己破产。)
与“bankrupt”的区别:虽然“insolvent”和“bankrupt”在商业语境中常互换使用,但“bankrupt”更侧重于法律上的破产状态,而“insolvent”则更侧重于财务上的无偿还能力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实体可能在财务上无偿还能力(insolvent),但尚未正式进入破产程序(bankrupt)。
语境适用性:在描述个人财务状况时,“insolvent”可能不如“broke”(破产的,没钱的)或“in debt”(负债的)常用,但在正式或商业语境中,“insolvent”更为准确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