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isguised”是形容词,意思是“不加掩饰的;公开的;直白的”。其用法灵活,可在句中作定语、表语或补足语,用来描述人、情感、行为、态度等。
“undisguised”由否定前缀“un-”(表示“不”“无”)和“disguised”(“掩饰的;伪装的”,是动词“disguise”的过去分词形式)组成,整体意思就是“不加掩饰的;公开的;直白的”。它强调事物没有经过隐藏、伪装或修饰,以原本的样子呈现出来。
作定语:用于修饰名词,放在名词之前,说明所修饰名词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She gave him an undisguised look of contempt.(她给了他一个毫不掩饰的轻蔑眼神。)在这个句子中,“undisguised”修饰名词“look”,表明这个眼神没有隐藏任何轻蔑的情绪,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再如:The company made an undisguised attempt to increase its market share.(该公司毫不掩饰地试图增加其市场份额。)这里“undisguised”修饰“attempt”,说明这个尝试没有隐藏其目的,是公开进行的。
作表语:位于系动词(如“be”“look”“feel”等)之后,用来描述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His anger was undisguised.(他的愤怒毫不掩饰。)此句中,“undisguised”作表语,描述主语“anger”的状态,即这种愤怒没有隐藏起来。
又如:She felt undisguised joy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她感到毫不掩饰的喜悦。)这里“undisguised”也是作表语,说明“joy”这种情感没有经过掩饰。
作补足语:用于补充说明宾语或主语的性质、状态等。
例如:We found the truth undisguised.(我们发现真相是毫无掩饰的。)在这个句子中,“undisguised”是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宾语“the truth”的状态。
例如:He was left undisguised in the room.(他被留在房间里,毫无掩饰(这里可理解为没有伪装自己的状态等,具体含义根据语境调整,但体现其作补足语说明主语状态的用法) 。 )不过此句语境稍显特殊,更常见的是“He was left alone in the room.” ,但此例用于说明“undisguised”作补足语的语法功能,即它可以放在宾语或主语后补充说明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