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icism”意为“犬儒主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在用法上,它既可以作为可数名词表示具体的“愤世嫉俗的言论、观点或行为”,也可以作为不可数名词描述一种普遍的“犬儒主义态度或心态”,常用于描述对人性、社会或动机持怀疑、不信任态度的人或情境。
犬儒主义:在哲学领域,“cynicism”最初指古希腊的一种哲学流派,即犬儒学派,该学派主张过一种简单、自足的生活,对世俗的财富、名誉和社会规范持怀疑态度。但在现代英语中,“cynicism”已不再严格指代这一哲学流派,而是更多地用来描述一种对人性、社会或动机的普遍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愤世嫉俗:在日常用语中,“cynicism”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世界持悲观、不信任态度的人,他们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出于自私、贪婪或虚伪的动机。
玩世不恭:有时,“cynicism”也带有一种轻蔑或嘲讽的意味,指那些对事物不认真、不严肃,甚至以嘲笑或讽刺的态度对待的人。
作为可数名词:当“cynicism”用来指具体的“愤世嫉俗的言论、观点或行为”时,它可以作为可数名词使用。例如,“He expressed his cynicism about politicians' promises.”(他对政治家的承诺表示了愤世嫉俗的态度。)
作为不可数名词:更多时候,“cynicism”作为不可数名词,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犬儒主义态度或心态”。例如,“Her cynicism made it hard for her to trust anyone.”(她的愤世嫉俗让她很难信任任何人。)
语境中的运用:
在描述个人性格时,“cynicism”常用来形容那些总是怀疑他人动机、对人性持悲观态度的人。例如,“He has a reputation for cynicism and sarcasm.”(他以愤世嫉俗和讽刺著称。)
在讨论社会现象时,“cynicism”可以用来描述对公共事务、政治或媒体的不信任感。例如,“There is a growing cynicism among the public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olicies.”(公众对政府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cynicism”有时被用作一种讽刺或批判的手段,以揭示社会的虚伪或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