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sling”意思是“叛徒,卖国贼”,常用来指那些在战争或政治危机期间与敌方勾结、出卖本国利益的人。在用法上,它主要作名词,可用于正式或非正式语境,描述具体人物或作为类比对象。
“quisling”源自挪威人维德孔·吉斯林(Vidkun Quisling)的名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斯林与纳粹德国合作,在挪威建立了傀儡政府,出卖了挪威的国家利益,因此他的名字成为了“叛徒”“卖国贼”的代名词。现在,“quisling”普遍用来指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自己的国家、组织或团体,与敌人勾结的人。
作名词
描述具体人物:当需要指代某个具体的叛徒或卖国贼时,可以直接使用“quisling”。例如:The quisling was arrested and put on trial for his treacherous actions.(这个卖国贼因他的叛国行为被逮捕并受审。)
作为类比对象:在日常交流或文学创作中,也常用“quisling”来比喻那些在某种情境下背叛原则、与不良势力同流合污的人。例如:In the corporate world, some employees who leak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to competitors are often seen as quislings.(在商业领域,一些向竞争对手泄露机密信息的员工常常被视为叛徒。)
语境适用性
正式语境:在历史研究、政治评论等较为正式的场合,“quisling”可以准确地表达对叛徒行为的批判和谴责。例如:Historians have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role of quislings in undermining national resistance during wartime.(历史学家们对战争期间卖国贼在破坏国家抵抗力量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非正式语境:在朋友间的讨论、网络评论等非正式场合,“quisling”也能生动地表达对背叛行为的愤怒和不满。例如:I can't believe he turned out to be such a quisling, betraying his friends for a little money.(真不敢相信他竟然是个这样的叛徒,为了一点钱就背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