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hensile”是一个形容词,主要意思是“(身体部位)能抓握的、有抓握能力的”,常用于描述动物具有可灵活抓取物体的身体部位,如尾巴、四肢等,在句中可作定语或表语,通过例句和近反义词可进一步理解其用法。
“prehensile”源自拉丁语“prehensus”,意为“抓住、握紧”,其核心含义是描述身体部位(尤其是动物的尾巴、四肢等)具有能够抓握、缠绕或紧紧抓住物体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用于攀爬、悬挂、捕捉猎物或辅助移动等。
作定语:修饰名词,说明该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抓握能力。
例句:The monkey has a prehensile tail that it uses to swing through the trees.(这只猴子有一条能抓握的尾巴,它用这条尾巴在树间荡来荡去。)在这个句子中,“prehensile”修饰“tail”,表明猴子的尾巴具有抓握功能。
作表语:放在系动词后,描述主语的特性。
例句:Some species of chameleons are prehensile-tailed.(一些变色龙种类具有能抓握的尾巴。)这里“prehensile-tailed”整体作表语,描述变色龙的特征。
近义词
grasping:同样有“抓握的”意思,但更侧重于描述手或手指的动作,且有时带有“贪婪的、紧紧抓住不放的”负面含义。例如:The baby has a grasping hand.(婴儿有紧紧抓住东西的手。)
clinging:强调紧紧附着、黏附,也可用于描述抓握的动作,但更侧重于附着的状态。例如:The ivy has clinging tendrils.(常春藤有能紧紧缠绕的卷须。)
反义词
non-prehensile:意思是“不能抓握的”,与“prehensile”意思相反。例如:Most birds have non-prehensile feet.(大多数鸟类的脚不能抓握。)
生物学领域:在描述动物的身体结构时经常使用“prehensile”,例如介绍树懒、猴子等动物的尾巴功能。
科普写作:科普文章中为了准确描述动物特征,会用到该词。如一篇关于新发现的树栖动物的文章可能会说:“This newly discovered creature has a remarkably prehensile tail, which allows it to navigate the dense foliage with ease.”(这种新发现的生物有一条非常能抓握的尾巴,这使它能够轻松地在茂密的树叶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