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istic”是形容词,意为“道德说教的;道德至上的;空谈道德的”。其用法主要是在句子中作定语,修饰名词,用来描述具有道德说教性质或过分强调道德的人、事物、言论等。
道德说教的:指以一种教导他人什么是正确道德行为的方式进行表达或行动,常常带有一种居高临下、试图让别人接受自己道德观念的意味。例如,一些传统的道德故事可能会以比较直白、说教的方式告诉人们要诚实、善良等,这种呈现方式就可以用“moralistic”来形容。
道德至上的:表示把道德因素看得过于重要,几乎将道德作为评判一切事物和行为的唯一或首要标准,可能会忽视其他实际的因素或情况。比如,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只从道德角度去评判一件事情,而不考虑其实际的可操作性或后果,就可以说他具有“moralistic”的倾向。
空谈道德的:侧重于只停留在口头谈论道德层面,而不付诸实际行动,或者所谈论的道德内容过于空洞、不切实际。例如,某些人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只是不断强调道德原则,却没有提出任何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就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作定语修饰名词:“moralistic”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说明该名词所代表的人、事物或现象具有道德说教、道德至上或空谈道德的特点。
修饰人:例如,“The moralistic preacher always told his congregation how they should live their lives according to strict moral codes.”(这位道德说教的传教士总是告诉他的会众,他们应该如何按照严格的道德准则生活。)这里“moralistic”修饰“preacher”(传教士),表明这位传教士说话带有道德说教的意味。
修饰事物:例如,“The moralistic novel was full of sermons about right and wrong.”(这本道德说教的小说充满了关于对错的说教。)“moralistic”修饰“novel”(小说),说明这本小说具有道德说教的性质。
修饰言论、观点等:例如,“His moralistic views on social issues often annoyed his friends.”(他对社会问题的道德至上的观点常常惹恼他的朋友。)“moralistic”修饰“views”(观点),表示他的这些观点过于强调道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