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ble”主要用作动词,意为“喋喋不休地说;含糊不清地说;牙牙学语” ,也可作名词,意为“含糊不清的话;喋喋不休的言语”。在用法上,常见于描述人说话的状态,且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点。
喋喋不休地说:
指人不停地、毫无条理地说话,通常带有一种让人觉得厌烦的意味。
例如:The old man babbled on about his past adventures for hours.(这位老人喋喋不休地讲了好几个小时他过去的冒险经历。)在这个句子中,“babbled on”生动地描绘出老人持续不断、毫无停歇地讲述的状态,让读者能感受到说话者的冗长和可能给听者带来的厌烦感。
含糊不清地说:
强调说话时声音模糊、难以听清,可能是因为情绪激动、紧张或者生理原因(如口齿不清)等。
例如:She was so nervous that she started to babble incoherent words.(她太紧张了,以至于开始含糊不清地说些毫无条理的话。)这里“babble incoherent words”体现出由于紧张,说话者无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话语变得模糊不清。
牙牙学语:
主要用于描述婴儿或者刚开始学说话的儿童发出的含糊不清的声音,模仿他们学习说话的过程。
例如:The baby was babbling happily in its crib.(婴儿在婴儿床里高兴地牙牙学语。)此句中“babbling happily”营造出一种温馨、可爱的画面,展现出婴儿初学说话时那种天真、无意识的状态。
“babble”作名词时,指的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含糊不清、喋喋不休的话语。
例如:His babble was so loud that it disturbed the whole class.(他喋喋不休的言语声太大了,以至于扰乱了整个班级。)这里“his babble”明确指出了说话者发出的嘈杂、无意义的言语,强调了这种言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