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sy”是名词,意为“异端邪说;异端信仰;持异端邪说者”,常用于宗教、哲学、学术等领域,描述与主流或公认教义、信仰、理论相悖的观点或行为,可作主语、宾语等,常见搭配有“commit heresy”(犯异端邪说之罪)等。
“heresy”的基本含义是“异端邪说;异端信仰”,指与主流宗教教义、哲学理论、学术观点等相悖的、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或危险的信仰、学说或行为。例如,在宗教领域,若某种教义与官方认可的教义不一致,就可能被视为“heresy”。
它还可以指“持异端邪说者”,即那些持有并传播异端观点的人。不过,这种用法相对较少,更多时候还是指异端观点本身。
词性:“heresy”是名词,复数形式为“heresies”。
句子成分:
作主语:例如“Heresy was severely punished in the Middle Ages.”(在中世纪,异端邪说受到严厉惩罚。)这里“heresy”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被惩罚的对象。
作宾语:例如“The church accused him of heresy.”(教会指控他犯有异端邪说之罪。)“heresy”在这里作“accused...of...”结构中的宾语。
常见搭配:
“commit heresy”:犯异端邪说之罪。例如“Anyone who questioned the official doctrine was accused of committing heresy.”(任何质疑官方教义的人都被指控犯有异端邪说之罪。)
“fall into heresy”:陷入异端邪说。例如“He was warned not to fall into heresy.”(他被警告不要陷入异端邪说。)
宗教领域: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历史中,“heresy”是一个常见词汇。不同的宗教派别或教义可能会将其他与之不同的观点视为“heresy”,并进行批判或镇压。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将许多新教教派的教义视为“heresy”,并对持有这些教义的人进行迫害。
哲学和学术领域:当某种哲学观点或学术理论与主流的、被广泛接受的理论相冲突时,也可能被描述为“heresy”。例如,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尚未被证实的理论可能会被传统的学术界视为“heresy”,直到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