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gulate”是动词,意为“凝结;凝固;使凝结;使凝固” ,常用于描述物质从液态或半液态转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的过程,也可用于比喻意义。其用法包括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常见搭配有“coagulate into”等,在日常生活、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应用。
“coagulate”主要作为动词使用,基本含义是“凝结;凝固;使凝结;使凝固”。它描述的是一种物质从相对流动的状态转变为较为固定、不流动的状态的过程,通常涉及到液体或半液体物质中的成分聚集在一起,形成更紧密的结构。在比喻意义上,也可以表示抽象事物的聚集、凝聚,例如想法、情绪等的集中。
当“coagulate”作为及物动词时,后面直接接宾语,表示“使……凝结;使……凝固”。例如:
The heat coagulated the egg white.(热量使蛋清凝固了。)在这个句子中,“the heat”是动作的执行者,“the egg white”是宾语,说明了热量对蛋清产生了使其凝固的作用。
作为不及物动词时,“coagulate”表示“凝结;凝固”,不直接接宾语,描述物质自身发生的状态变化。例如:
The milk coagulated in the warm weather.(在温暖的天气里,牛奶凝结了。)这里只是单纯地描述牛奶在特定环境(温暖天气)下自身发生了凝结的现象。
“coagulate into”是一个常见的搭配,表示“凝结成;凝固成”,后面接凝结或凝固后形成的物质。例如:
The blood coagulated into a thick clot.(血液凝结成了厚厚的血块。)此句清晰地说明了血液经过凝结过程后形成了血块这一结果。
在烹饪中,经常会用到“coagulate”的概念。比如制作奶酪时,通过添加特定的酶或酸,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结,从而形成奶酪的固体结构。又如煮鸡蛋时,高温使蛋清和蛋黄中的蛋白质发生凝结,从液态变为固态。
在医学上,“coagulate”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当身体受到创伤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发挥作用,使血液从流动状态凝结成血块,以阻止过多的出血。同时,在一些医疗操作中,医生可能会利用特定的技术或药物来控制血液的凝结,例如在手术中防止不必要的血块形成,或者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促进血液凝结以止血。
在工业生产中,例如在制造某些胶体产品或涂料时,需要控制物质的凝结过程,以达到所需的性能和质量。另外,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利用一些化学方法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凝结,以便更容易地进行分离和处理。